發布時間 :2020-10-15 來源 :中宏網山東
10月15日,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,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山東省于近日印發了《山東省貫徹落實〈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〉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簡稱《若干措施》)。
據了解,《若干措施》共8部分28條,在落實健全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體系、企業責任體系、全民行動體系、監管體系、市場體系、信用體系、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等7大體系的基礎上,增加了科技創新體系。
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、廳長宋繼寶指出,在28條具體措施中,山東省創新性的措施有15條。這些創新舉措與山東省八大發展戰略、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緊密相關,目的是補齊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短板,積極構建廣泛參與、齊抓共管的生態環保工作大格局。
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考核激勵?!度舾纱胧诽岢?,以省直機關績效考核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等工作為抓手,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考核機制,充分利用巡視巡察、干部監督考核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、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等手段,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。
突出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建設?!度舾纱胧诽岢?,省部共建國家生態環境大數據超算云中心,借力國家大數據平臺全面提升山東省生態環境監管智能化水平;加強生態環境智庫建設,各級民主協商、決策咨詢等領域充實生態環境保護專家,建立面向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軟科學課題研究制度,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決策的智力支撐。
“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,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”,宋繼寶認為,解決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和重大社會問題,只靠生態環境部門或者僅依靠政府部門都難以完成這一艱巨任務,必須以強化政府主導作用為關鍵,以深化企業主體作用為根本,以更好動員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為支撐,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、企業自治良性互動?!度舾纱胧吩趯β鋵嵳?、企業、公眾三方責任體系的建設要求方面,做了進一步細化。
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。通過進一步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責任、完善考核機制等措施,落實“黨政同責”“一崗雙責”。主要包括健全完善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委員會工作機制,出臺省直有關部門及中央駐魯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。實施生態環境領域省級與市、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。
健全環境治理企業責任體系。加快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,督促企業自覺履行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?!度舾纱胧诽岢?,依法實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,建立排污許可與環評、執法聯動機制。目前,山東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發證登記工作已全部完成,累計核發排污許可證30118張(含整改通知書)。
加強企業環境信用建設?!渡綎|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》已實施近4年,參與評價的企業已達8.7萬余家,下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將著力構建“守信激勵”和“失信懲戒”機制,建立排污企業黑名單制度,將環境違法企業依法依規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,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。
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。更好動員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環境治理,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。設立了環保督察熱線(0531-66226110),鼓勵公眾積極舉報環境違法行為,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環境管理的積極性,倒逼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加快解決。同時,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和“兩山”實踐創新基地創建、垃圾分類、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等工作,引導全社會自覺履行環保義務。
據記者現場獲悉,下一步,山東將創新環境治理模式。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、環保管家等環境治理模式,2021年年底前,完成全省5處園區、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試點。強化生態環保產業科技創新。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,強化綠色技術產學研協同攻關,積極創建國家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,建立面向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軟課題研究制度,重點開展PM2.5與臭氧協同控制、污染底泥綜合處置、智慧環保、海洋環保、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。